咨询热线
怎样拍好建筑
- 分类:学习园地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4-06-13 18:57
- 访问量:0
【概要描述】 怎样拍好建筑
---主讲·王平
建筑摄影,一般是指在各类建筑景物的摄影创作中,用以再现客观对象,表现主观情感或两者兼融的,带有规律性的拍摄技巧与表现方法。
一位成熟的建筑摄影者,不仅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,而且应善于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,意到技随,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与之适应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方法,使作品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,展未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。
技术是摄影艺术的基础,每一幅优异的摄影佳作,无不是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目 录
一、建筑摄影概述
(一)建筑与摄影
(二)再现与表现
(三)摄影者的基本要求:1、审美的眼力 2、专业的技能 3、情感的融入
二、建筑摄影器材
选什么相机 配什么镜头 备什么附件
三、建筑的摄影构思
(一)角度选择:1、正侧各异2、远近不同3、俯仰有别
(二)垂直线的会聚:1、如何避免 2、创造利用
(三)突出主体:
(四)巧用前景
(五)环境映衬
(六)云彩渲染
(七)画幅纵横
(八)线条曲直
(九)基调冷暖
(十)去繁求简
(十一)节奏与韵律
(十二)对比与协调
四、建筑摄影用光
(一)写实求真
(二)传情表意
(三)光韵影趣1、剪影2、投影3、倒影4、曝光控制5、夜景拍摄
五、建筑摄影常用技法:
(一)慢门拍摄
(二)多次曝光
(三)遮挡曝光
(四)单点接片
(五)多点接片
一、建筑摄影概述
(一)建筑与摄影
有人类活动的地方,就有建筑,它记载着人类的勤劳与智慧,生产与生活,民族与民俗,荣辱与兴衰。
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国度,民族,地域,宗教,风俗不同,建筑的特点,风格也异彩纷呈。这些古往今来的建筑,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题材和空间,灵感。
建筑摄影就是充分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,运用视觉语言,去彰显千姿百态的建筑世界。展示建筑之美,通过摄影让建筑化为永恒,广为传播。
(二)再现与表现
建筑摄影的方法,就总体而言有再现与表现两大类,如同绘画创作中的写真与写意之分。
再现的方法,注重纪实性的特点。
讲究的重现被摄对象的形态、色彩、层次、质地,作品追求自然和真实。
表现的方法,着重强调摄影者主观情感的表达。常常有意识地运用夸张、变形,虚实等技巧与方法,借助被摄影对象为载体,抒发个人的理念,情怀和见解,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。
在拍摄实践中,采用再现的方法或是表现的方法,主要要根据拍摄用途和拍摄题材的需要而定。灵活运用再现与表现,或两者兼有的拍摄方法。
(三)建筑摄影基本要求:
1、审美的眼力
建筑是综合艺术,涉及(民族、历史、宗教、政治、人文、民俗、军事、科技等)多门学科。摄影者不可能个个都是建筑学家和历史学家,但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相关基础知识,懂得越多,理解得深,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您的切身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。
2、专业的技能:
建筑摄影有它自身的特点与难点。外形千姿百态,大小各异,以及受环境,光线,朝向等诸多因素影响,都会给拍摄带来一定的局限性,
要想获出满意的作品,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规律和表现方法,才能突破局限,拍出理想的作品。
3、情感的融入
只有自己首先被所 拍摄的对象感动,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,通过恰当的方法技法,加以表现出来,才可能感动别人。
二、建筑摄影器材
1、选什么相机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期器”。现今市场照相机品种繁多,价格悬殊也大。今天只作简单介绍。
主要有三类:
一是机背取景的照相机。(座机),使用4英寸×5英寸、5×7英寸,8×10英寸的散装胶卷等等,固定在三脚架上,通过相机背部毛玻璃取景对焦拍摄。
特点是,画幅大,质量好,便于透视夸张或纠正。
二是120原则照相机,可拍6×6厘米,、6×7厘米、6×4.5厘米规格的图片。
特点是:画幅大小适中,画质好,较为方便。
三是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、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照相机,特点是,功能齐全,方便快捷。
2、常用镜头
广角镜:18—28、通常为广角镜头,特点是视角广透视夸张(近大远小)景深相对大。
长焦距镜头:通常为长焦镜头,特点是,视角窄,压缩远景与近景之间的距离。景深短,便于简化背景,虚化前景或背景来突出主体。
从建筑摄影的实用性考虑,除了标准镜头外,有一只17—35毫米的广角焦镜头和一只80——200毫米的中长度焦镜头就能满足建筑摄影的一般要求了。
3、备什么附件:
对于建筑摄影来说,备一只三脚架,一个遮光罩、一跟快门线,一只闪光灯和小手电筒就可以了。
有条件的话:可以配偏振镜、UV镜,渐度滤镜等。
三、建筑摄影的构思
(一)角度选择: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是苏东坡对观察角度不同,而景色各异的精辟论述。角度选择是决定画面总体效果的重要因素,同样一座建筑景物,用不同的视角去拍,会造成不同的效果,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。
拍摄角度虽然千变万化,但仍有规律可循。主要是通过方向,距离、和高度三个要素的选择与控制,以及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未实现。
1、正侧各异
在拍摄实践中,大家围着被摄对象前后左右多绕几圈,细心观察比较,便会发现,正面侧面不同的视角,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轮廓、结构、背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,光线明暗也不同。
拍摄都应先对其进行全面、深入细致的观察、从远近高低、由内到外,整体到局部,再根据拍摄用途和题材的需要,选择几个相对较好的角度。
通常比较适宜的机位是观察到建筑物相邻两个面的3/4处。
2、远近不同
拍摄距离的远近不同,对于画面上的结构布局影响很大,对抑扬拍摄主体的大小,透视,清淅度,色彩都有决定性的影响。相对来讲,拍摄距离近,视角窄,影像大,色彩饱和,反差大,层次丰富;反之。视角范围大,清淅度低,色彩淡,明暗反差小。
通常用远景展示建筑群的宏伟气势与宏大规模,用全景来表达主体建筑的全貌及所处环境,用中近景来突出显示建筑物的具体特征、重点局部,用较近的特写来描述建筑物的某个细节。
距离的选择,也可以通过选择用不同的焦距的镜头来获得。
要在有限的画面里,突出主体、确切地表达主题,力戒贪多求全,杂乱无章。
3、俯仰有别
仰角与俯角,是摄影中经常使用的,一种强有力的造型手段。若使用得当,能获得生动的画面,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。
用超广角镜头靠近被摄体仰角拍摄,会使建筑物底部夸大,顶部缩小,产生透视聚集,使用得当,给人以崇高感。
从较高的角度往下俯拍,可以使被摄建筑物前后景象都得到充分展示,丰富画面层次,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。
(二)、垂直线的汇聚
1、垂直线的会聚如何避免
在传统的建筑摄影中,十分强调被摄对象的垂直线在画面中必须垂直,特别是用来展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作品。
除移轴镜头外,120、135照相机的一般镜头,只要动点脑筋,采取一些相应的技巧与方法,同样的也可以拍摄出垂直的图像效果,只要尽量保持相机的水平状态,避免向上或向下倾斜,便可从根本上解决直线会聚的状况。一是做到与被摄建筑中部持平的角度拍摄,二是从较远处用中长焦距镜头拍摄。
2、垂直线的会聚如何利用
垂直线和水平线是建筑中运用最广泛的线条,有意识地运用夸张,变形等表现手法,将建筑物的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拍成会聚等状态,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(三)、突出主体
主体是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被摄对象。至于主休在画面中应置什么位置,前辈们积累了不少经验。如黄金分割构图,三分法构图等等,都是可以借鉴的。但有法无定法,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运用。
(四)、巧用前景
前景是指物成画面主体最前面的景物。它可以是树木,花草,也可以是道路、窗框等。前景可以在上,在下,也可以在左在右,或左右皆有,或四周都有。前景可以均衡画面,烘托主体的作用。
(五)、环境映衬
在建筑摄影中,不能忽略周围环境对建筑主体的映衬和烘托作用。环境是建筑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处于自然状态的环境未必都尽如人意,都能入画。要学会过角度的变换光线的运用和采用一些恰当的技巧与方法,选择并强化那些有利于映衬主体,烘托主体的环境,排除、避开和弱化那些有碍主体形象的环境。
(六)、云彩渲染
云彩的拍摄,在建筑物中常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云彩不仅可以均衡画面,衬托主体,还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,能够起到渲染气氛,深化主题的作用。
农历七、八月是长沙地区云彩变化最为丰富的月份,拍摄带云彩的建筑物时,最好能使用偏振镜,云彩更为突出。拍朝霞可变换色温,强化效果。
(七)、画幅纵横
选择横幅构图,还是竖幅构图,主要是根据被摄对象、环境以及用途而定,基本原则是 能否突出主体,表现主体,可以横竖都拍几张。
(八)、线条曲直
线条在建筑摄影中是极其重要的视觉语言,它不仅能勾画出建筑的轮廓,块面、空间、而且能通过线条平直、弯曲、粗细的无穷变化,表达作者的情感。
在画面中,线条常常充当了观赏者“导游”的角色,引导观赏者的视线,按照作者的意图观赏,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。要细心观察,选择和提炼,组织成为有序的,具有美感的画面结构。
(九)、基调冷暖
不同的影调和色彩,带给人不同的感受,、(就单个色彩而言,人们都赋予它不同的情感定位。(注:色彩的象征意义)
以白色,浅灰色影调构成的基调画面,给人们朴素交雅,纯洁、明快的印象,低调的画面给人的沉稳,厚重,坚定的感觉,并带有某种戏剧性或神秘感。
由红、橙、黄等色彩为主构成的画面,称为暖色调。给人以温暖,喜庆、欢快的感受,而由蓝、青、黑等色调为主构成的冷色调画面、给人以寒冷、宁静、恐怖和忧郁的印象。
要想获得高调的图片效果。就当选择浅淡、白色的被摄对象。光线宜采用柔和匀称的散光或曝光照明,按正常测光指数再增加1档曝光拍摄。
要想拍摄低调风格的照片,宜选择深暗色的对象,并使其占据大部分画面,让浅色调占很小的比例较好。多采用逆光或是侧逆光照明,
曝兴可比正常拍摄减少1—2档。
(十)、去繁求简
“触目横斜千万朵,赏心只有两三枝”,创作过程中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,提炼和概括被摄对象,力求画面简洁,以少胜多,在有限的空间画面中展现无限而又深刻的内容。
(十一)、节奏与韵律:
有选择地将建筑物中的线条,色彩和形状,用重复或有规律的交替的形式,组织成有序的画面,便可形成具有音乐感的节奏与韵律美。
(十二)、对比与协调,
对比与协调,既是对立,又辩证统一。对比有多方面的,如:形状、大小,色彩的冷暖,肌理和质地等等。要善于将被摄对象的大小,方圆,曲直、高低,远近,虚实,疏密、明暗、粗细等有机地统一在画面中。
四、建筑摄影用光
(一)、写实求真
光是视觉之源,是摄影艺术的灵魂。摄影本身就是“光与影的绘画”。恰当地运用光线,不仅能精确地描述被摄体,而且在抒情写意方面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
直射光:使被摄物结构明暗分明,色彩明亮,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,能充分展示建筑物的刚阳之美,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。
散射光:使被摄对象明暗反差减弱,可获得影调层次丰富细腻,色彩饱和的图像效果。彰显出平和阴柔之美。
(二)、传情表意
与晴朗天气的直射光相比,黄昏、黎明、阴雨、雪雾等特殊天气的光线,在光度、光线、光比、用光等方面有很大差异,不大利于精确再现建筑正常的色彩,形状和质地。但对于描绘现场特殊气氛,抒发摄影者的主观感觉具有独特的表现力。
(三)、光韵影趣
被摄体与不同光线照明共同作用下,会产生剪影、投影、倒影等
怎样拍好建筑
【概要描述】 怎样拍好建筑
---主讲·王平
建筑摄影,一般是指在各类建筑景物的摄影创作中,用以再现客观对象,表现主观情感或两者兼融的,带有规律性的拍摄技巧与表现方法。
一位成熟的建筑摄影者,不仅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,而且应善于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,意到技随,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与之适应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方法,使作品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,展未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。
技术是摄影艺术的基础,每一幅优异的摄影佳作,无不是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目 录
一、建筑摄影概述
(一)建筑与摄影
(二)再现与表现
(三)摄影者的基本要求:1、审美的眼力 2、专业的技能 3、情感的融入
二、建筑摄影器材
选什么相机 配什么镜头 备什么附件
三、建筑的摄影构思
(一)角度选择:1、正侧各异2、远近不同3、俯仰有别
(二)垂直线的会聚:1、如何避免 2、创造利用
(三)突出主体:
(四)巧用前景
(五)环境映衬
(六)云彩渲染
(七)画幅纵横
(八)线条曲直
(九)基调冷暖
(十)去繁求简
(十一)节奏与韵律
(十二)对比与协调
四、建筑摄影用光
(一)写实求真
(二)传情表意
(三)光韵影趣1、剪影2、投影3、倒影4、曝光控制5、夜景拍摄
五、建筑摄影常用技法:
(一)慢门拍摄
(二)多次曝光
(三)遮挡曝光
(四)单点接片
(五)多点接片
一、建筑摄影概述
(一)建筑与摄影
有人类活动的地方,就有建筑,它记载着人类的勤劳与智慧,生产与生活,民族与民俗,荣辱与兴衰。
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国度,民族,地域,宗教,风俗不同,建筑的特点,风格也异彩纷呈。这些古往今来的建筑,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题材和空间,灵感。
建筑摄影就是充分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,运用视觉语言,去彰显千姿百态的建筑世界。展示建筑之美,通过摄影让建筑化为永恒,广为传播。
(二)再现与表现
建筑摄影的方法,就总体而言有再现与表现两大类,如同绘画创作中的写真与写意之分。
再现的方法,注重纪实性的特点。
讲究的重现被摄对象的形态、色彩、层次、质地,作品追求自然和真实。
表现的方法,着重强调摄影者主观情感的表达。常常有意识地运用夸张、变形,虚实等技巧与方法,借助被摄影对象为载体,抒发个人的理念,情怀和见解,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。
在拍摄实践中,采用再现的方法或是表现的方法,主要要根据拍摄用途和拍摄题材的需要而定。灵活运用再现与表现,或两者兼有的拍摄方法。
(三)建筑摄影基本要求:
1、审美的眼力
建筑是综合艺术,涉及(民族、历史、宗教、政治、人文、民俗、军事、科技等)多门学科。摄影者不可能个个都是建筑学家和历史学家,但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相关基础知识,懂得越多,理解得深,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您的切身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。
2、专业的技能:
建筑摄影有它自身的特点与难点。外形千姿百态,大小各异,以及受环境,光线,朝向等诸多因素影响,都会给拍摄带来一定的局限性,
要想获出满意的作品,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规律和表现方法,才能突破局限,拍出理想的作品。
3、情感的融入
只有自己首先被所 拍摄的对象感动,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,通过恰当的方法技法,加以表现出来,才可能感动别人。
二、建筑摄影器材
1、选什么相机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期器”。现今市场照相机品种繁多,价格悬殊也大。今天只作简单介绍。
主要有三类:
一是机背取景的照相机。(座机),使用4英寸×5英寸、5×7英寸,8×10英寸的散装胶卷等等,固定在三脚架上,通过相机背部毛玻璃取景对焦拍摄。
特点是,画幅大,质量好,便于透视夸张或纠正。
二是120原则照相机,可拍6×6厘米,、6×7厘米、6×4.5厘米规格的图片。
特点是:画幅大小适中,画质好,较为方便。
三是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、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照相机,特点是,功能齐全,方便快捷。
2、常用镜头
广角镜:18—28、通常为广角镜头,特点是视角广透视夸张(近大远小)景深相对大。
长焦距镜头:通常为长焦镜头,特点是,视角窄,压缩远景与近景之间的距离。景深短,便于简化背景,虚化前景或背景来突出主体。
从建筑摄影的实用性考虑,除了标准镜头外,有一只17—35毫米的广角焦镜头和一只80——200毫米的中长度焦镜头就能满足建筑摄影的一般要求了。
3、备什么附件:
对于建筑摄影来说,备一只三脚架,一个遮光罩、一跟快门线,一只闪光灯和小手电筒就可以了。
有条件的话:可以配偏振镜、UV镜,渐度滤镜等。
三、建筑摄影的构思
(一)角度选择: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是苏东坡对观察角度不同,而景色各异的精辟论述。角度选择是决定画面总体效果的重要因素,同样一座建筑景物,用不同的视角去拍,会造成不同的效果,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。
拍摄角度虽然千变万化,但仍有规律可循。主要是通过方向,距离、和高度三个要素的选择与控制,以及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未实现。
1、正侧各异
在拍摄实践中,大家围着被摄对象前后左右多绕几圈,细心观察比较,便会发现,正面侧面不同的视角,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轮廓、结构、背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,光线明暗也不同。
拍摄都应先对其进行全面、深入细致的观察、从远近高低、由内到外,整体到局部,再根据拍摄用途和题材的需要,选择几个相对较好的角度。
通常比较适宜的机位是观察到建筑物相邻两个面的3/4处。
2、远近不同
拍摄距离的远近不同,对于画面上的结构布局影响很大,对抑扬拍摄主体的大小,透视,清淅度,色彩都有决定性的影响。相对来讲,拍摄距离近,视角窄,影像大,色彩饱和,反差大,层次丰富;反之。视角范围大,清淅度低,色彩淡,明暗反差小。
通常用远景展示建筑群的宏伟气势与宏大规模,用全景来表达主体建筑的全貌及所处环境,用中近景来突出显示建筑物的具体特征、重点局部,用较近的特写来描述建筑物的某个细节。
距离的选择,也可以通过选择用不同的焦距的镜头来获得。
要在有限的画面里,突出主体、确切地表达主题,力戒贪多求全,杂乱无章。
3、俯仰有别
仰角与俯角,是摄影中经常使用的,一种强有力的造型手段。若使用得当,能获得生动的画面,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。
用超广角镜头靠近被摄体仰角拍摄,会使建筑物底部夸大,顶部缩小,产生透视聚集,使用得当,给人以崇高感。
从较高的角度往下俯拍,可以使被摄建筑物前后景象都得到充分展示,丰富画面层次,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。
(二)、垂直线的汇聚
1、垂直线的会聚如何避免
在传统的建筑摄影中,十分强调被摄对象的垂直线在画面中必须垂直,特别是用来展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作品。
除移轴镜头外,120、135照相机的一般镜头,只要动点脑筋,采取一些相应的技巧与方法,同样的也可以拍摄出垂直的图像效果,只要尽量保持相机的水平状态,避免向上或向下倾斜,便可从根本上解决直线会聚的状况。一是做到与被摄建筑中部持平的角度拍摄,二是从较远处用中长焦距镜头拍摄。
2、垂直线的会聚如何利用
垂直线和水平线是建筑中运用最广泛的线条,有意识地运用夸张,变形等表现手法,将建筑物的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拍成会聚等状态,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(三)、突出主体
主体是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被摄对象。至于主休在画面中应置什么位置,前辈们积累了不少经验。如黄金分割构图,三分法构图等等,都是可以借鉴的。但有法无定法,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运用。
(四)、巧用前景
前景是指物成画面主体最前面的景物。它可以是树木,花草,也可以是道路、窗框等。前景可以在上,在下,也可以在左在右,或左右皆有,或四周都有。前景可以均衡画面,烘托主体的作用。
(五)、环境映衬
在建筑摄影中,不能忽略周围环境对建筑主体的映衬和烘托作用。环境是建筑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处于自然状态的环境未必都尽如人意,都能入画。要学会过角度的变换光线的运用和采用一些恰当的技巧与方法,选择并强化那些有利于映衬主体,烘托主体的环境,排除、避开和弱化那些有碍主体形象的环境。
(六)、云彩渲染
云彩的拍摄,在建筑物中常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云彩不仅可以均衡画面,衬托主体,还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,能够起到渲染气氛,深化主题的作用。
农历七、八月是长沙地区云彩变化最为丰富的月份,拍摄带云彩的建筑物时,最好能使用偏振镜,云彩更为突出。拍朝霞可变换色温,强化效果。
(七)、画幅纵横
选择横幅构图,还是竖幅构图,主要是根据被摄对象、环境以及用途而定,基本原则是 能否突出主体,表现主体,可以横竖都拍几张。
(八)、线条曲直
线条在建筑摄影中是极其重要的视觉语言,它不仅能勾画出建筑的轮廓,块面、空间、而且能通过线条平直、弯曲、粗细的无穷变化,表达作者的情感。
在画面中,线条常常充当了观赏者“导游”的角色,引导观赏者的视线,按照作者的意图观赏,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。要细心观察,选择和提炼,组织成为有序的,具有美感的画面结构。
(九)、基调冷暖
不同的影调和色彩,带给人不同的感受,、(就单个色彩而言,人们都赋予它不同的情感定位。(注:色彩的象征意义)
以白色,浅灰色影调构成的基调画面,给人们朴素交雅,纯洁、明快的印象,低调的画面给人的沉稳,厚重,坚定的感觉,并带有某种戏剧性或神秘感。
由红、橙、黄等色彩为主构成的画面,称为暖色调。给人以温暖,喜庆、欢快的感受,而由蓝、青、黑等色调为主构成的冷色调画面、给人以寒冷、宁静、恐怖和忧郁的印象。
要想获得高调的图片效果。就当选择浅淡、白色的被摄对象。光线宜采用柔和匀称的散光或曝光照明,按正常测光指数再增加1档曝光拍摄。
要想拍摄低调风格的照片,宜选择深暗色的对象,并使其占据大部分画面,让浅色调占很小的比例较好。多采用逆光或是侧逆光照明,
曝兴可比正常拍摄减少1—2档。
(十)、去繁求简
“触目横斜千万朵,赏心只有两三枝”,创作过程中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,提炼和概括被摄对象,力求画面简洁,以少胜多,在有限的空间画面中展现无限而又深刻的内容。
(十一)、节奏与韵律:
有选择地将建筑物中的线条,色彩和形状,用重复或有规律的交替的形式,组织成有序的画面,便可形成具有音乐感的节奏与韵律美。
(十二)、对比与协调,
对比与协调,既是对立,又辩证统一。对比有多方面的,如:形状、大小,色彩的冷暖,肌理和质地等等。要善于将被摄对象的大小,方圆,曲直、高低,远近,虚实,疏密、明暗、粗细等有机地统一在画面中。
四、建筑摄影用光
(一)、写实求真
光是视觉之源,是摄影艺术的灵魂。摄影本身就是“光与影的绘画”。恰当地运用光线,不仅能精确地描述被摄体,而且在抒情写意方面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
直射光:使被摄物结构明暗分明,色彩明亮,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,能充分展示建筑物的刚阳之美,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。
散射光:使被摄对象明暗反差减弱,可获得影调层次丰富细腻,色彩饱和的图像效果。彰显出平和阴柔之美。
(二)、传情表意
与晴朗天气的直射光相比,黄昏、黎明、阴雨、雪雾等特殊天气的光线,在光度、光线、光比、用光等方面有很大差异,不大利于精确再现建筑正常的色彩,形状和质地。但对于描绘现场特殊气氛,抒发摄影者的主观感觉具有独特的表现力。
(三)、光韵影趣
被摄体与不同光线照明共同作用下,会产生剪影、投影、倒影等
- 分类:学习园地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4-06-13 18:57
- 访问量:0
怎样拍好建筑
---主讲·王平
建筑摄影,一般是指在各类建筑景物的摄影创作中,用以再现客观对象,表现主观情感或两者兼融的,带有规律性的拍摄技巧与表现方法。
一位成熟的建筑摄影者,不仅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,而且应善于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,意到技随,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与之适应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方法,使作品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,展未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。
技术是摄影艺术的基础,每一幅优异的摄影佳作,无不是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目 录
一、建筑摄影概述
(一)建筑与摄影
(二)再现与表现
(三)摄影者的基本要求:1、审美的眼力 2、专业的技能 3、情感的融入
二、建筑摄影器材
选什么相机 配什么镜头 备什么附件
三、建筑的摄影构思
(一)角度选择:1、正侧各异2、远近不同3、俯仰有别
(二)垂直线的会聚:1、如何避免 2、创造利用
(三)突出主体:
(四)巧用前景
(五)环境映衬
(六)云彩渲染
(七)画幅纵横
(八)线条曲直
(九)基调冷暖
(十)去繁求简
(十一)节奏与韵律
(十二)对比与协调
四、建筑摄影用光
(一)写实求真
(二)传情表意
(三)光韵影趣1、剪影2、投影3、倒影4、曝光控制5、夜景拍摄
五、建筑摄影常用技法:
(一)慢门拍摄
(二)多次曝光
(三)遮挡曝光
(四)单点接片
(五)多点接片
一、建筑摄影概述
(一)建筑与摄影
有人类活动的地方,就有建筑,它记载着人类的勤劳与智慧,生产与生活,民族与民俗,荣辱与兴衰。
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国度,民族,地域,宗教,风俗不同,建筑的特点,风格也异彩纷呈。这些古往今来的建筑,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题材和空间,灵感。
建筑摄影就是充分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,运用视觉语言,去彰显千姿百态的建筑世界。展示建筑之美,通过摄影让建筑化为永恒,广为传播。
(二)再现与表现
建筑摄影的方法,就总体而言有再现与表现两大类,如同绘画创作中的写真与写意之分。
再现的方法,注重纪实性的特点。
讲究的重现被摄对象的形态、色彩、层次、质地,作品追求自然和真实。
表现的方法,着重强调摄影者主观情感的表达。常常有意识地运用夸张、变形,虚实等技巧与方法,借助被摄影对象为载体,抒发个人的理念,情怀和见解,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。
在拍摄实践中,采用再现的方法或是表现的方法,主要要根据拍摄用途和拍摄题材的需要而定。灵活运用再现与表现,或两者兼有的拍摄方法。
(三)建筑摄影基本要求:
1、审美的眼力
建筑是综合艺术,涉及(民族、历史、宗教、政治、人文、民俗、军事、科技等)多门学科。摄影者不可能个个都是建筑学家和历史学家,但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相关基础知识,懂得越多,理解得深,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您的切身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。
2、专业的技能:
建筑摄影有它自身的特点与难点。外形千姿百态,大小各异,以及受环境,光线,朝向等诸多因素影响,都会给拍摄带来一定的局限性,
要想获出满意的作品,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规律和表现方法,才能突破局限,拍出理想的作品。
3、情感的融入
只有自己首先被所 拍摄的对象感动,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,通过恰当的方法技法,加以表现出来,才可能感动别人。
二、建筑摄影器材
1、选什么相机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期器”。现今市场照相机品种繁多,价格悬殊也大。今天只作简单介绍。
主要有三类:
一是机背取景的照相机。(座机),使用4英寸×5英寸、5×7英寸,8×10英寸的散装胶卷等等,固定在三脚架上,通过相机背部毛玻璃取景对焦拍摄。
特点是,画幅大,质量好,便于透视夸张或纠正。
二是120原则照相机,可拍6×6厘米,、6×7厘米、6×4.5厘米规格的图片。
特点是:画幅大小适中,画质好,较为方便。
三是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、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照相机,特点是,功能齐全,方便快捷。
2、常用镜头
广角镜:18—28、通常为广角镜头,特点是视角广透视夸张(近大远小)景深相对大。
长焦距镜头:通常为长焦镜头,特点是,视角窄,压缩远景与近景之间的距离。景深短,便于简化背景,虚化前景或背景来突出主体。
从建筑摄影的实用性考虑,除了标准镜头外,有一只17—35毫米的广角焦镜头和一只80——200毫米的中长度焦镜头就能满足建筑摄影的一般要求了。
3、备什么附件:
对于建筑摄影来说,备一只三脚架,一个遮光罩、一跟快门线,一只闪光灯和小手电筒就可以了。
有条件的话:可以配偏振镜、UV镜,渐度滤镜等。
三、建筑摄影的构思
(一)角度选择: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是苏东坡对观察角度不同,而景色各异的精辟论述。角度选择是决定画面总体效果的重要因素,同样一座建筑景物,用不同的视角去拍,会造成不同的效果,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。
拍摄角度虽然千变万化,但仍有规律可循。主要是通过方向,距离、和高度三个要素的选择与控制,以及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未实现。
1、正侧各异
在拍摄实践中,大家围着被摄对象前后左右多绕几圈,细心观察比较,便会发现,正面侧面不同的视角,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轮廓、结构、背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,光线明暗也不同。
拍摄都应先对其进行全面、深入细致的观察、从远近高低、由内到外,整体到局部,再根据拍摄用途和题材的需要,选择几个相对较好的角度。
通常比较适宜的机位是观察到建筑物相邻两个面的3/4处。
2、远近不同
拍摄距离的远近不同,对于画面上的结构布局影响很大,对抑扬拍摄主体的大小,透视,清淅度,色彩都有决定性的影响。相对来讲,拍摄距离近,视角窄,影像大,色彩饱和,反差大,层次丰富;反之。视角范围大,清淅度低,色彩淡,明暗反差小。
通常用远景展示建筑群的宏伟气势与宏大规模,用全景来表达主体建筑的全貌及所处环境,用中近景来突出显示建筑物的具体特征、重点局部,用较近的特写来描述建筑物的某个细节。
距离的选择,也可以通过选择用不同的焦距的镜头来获得。
要在有限的画面里,突出主体、确切地表达主题,力戒贪多求全,杂乱无章。
3、俯仰有别
仰角与俯角,是摄影中经常使用的,一种强有力的造型手段。若使用得当,能获得生动的画面,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。
用超广角镜头靠近被摄体仰角拍摄,会使建筑物底部夸大,顶部缩小,产生透视聚集,使用得当,给人以崇高感。
从较高的角度往下俯拍,可以使被摄建筑物前后景象都得到充分展示,丰富画面层次,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。
(二)、垂直线的汇聚
1、垂直线的会聚如何避免
在传统的建筑摄影中,十分强调被摄对象的垂直线在画面中必须垂直,特别是用来展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作品。
除移轴镜头外,120、135照相机的一般镜头,只要动点脑筋,采取一些相应的技巧与方法,同样的也可以拍摄出垂直的图像效果,只要尽量保持相机的水平状态,避免向上或向下倾斜,便可从根本上解决直线会聚的状况。一是做到与被摄建筑中部持平的角度拍摄,二是从较远处用中长焦距镜头拍摄。
2、垂直线的会聚如何利用
垂直线和水平线是建筑中运用最广泛的线条,有意识地运用夸张,变形等表现手法,将建筑物的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拍成会聚等状态,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(三)、突出主体
主体是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被摄对象。至于主休在画面中应置什么位置,前辈们积累了不少经验。如黄金分割构图,三分法构图等等,都是可以借鉴的。但有法无定法,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运用。
(四)、巧用前景
前景是指物成画面主体最前面的景物。它可以是树木,花草,也可以是道路、窗框等。前景可以在上,在下,也可以在左在右,或左右皆有,或四周都有。前景可以均衡画面,烘托主体的作用。
(五)、环境映衬
在建筑摄影中,不能忽略周围环境对建筑主体的映衬和烘托作用。环境是建筑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处于自然状态的环境未必都尽如人意,都能入画。要学会过角度的变换光线的运用和采用一些恰当的技巧与方法,选择并强化那些有利于映衬主体,烘托主体的环境,排除、避开和弱化那些有碍主体形象的环境。
(六)、云彩渲染
云彩的拍摄,在建筑物中常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云彩不仅可以均衡画面,衬托主体,还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,能够起到渲染气氛,深化主题的作用。
农历七、八月是长沙地区云彩变化最为丰富的月份,拍摄带云彩的建筑物时,最好能使用偏振镜,云彩更为突出。拍朝霞可变换色温,强化效果。
(七)、画幅纵横
选择横幅构图,还是竖幅构图,主要是根据被摄对象、环境以及用途而定,基本原则是 能否突出主体,表现主体,可以横竖都拍几张。
(八)、线条曲直
线条在建筑摄影中是极其重要的视觉语言,它不仅能勾画出建筑的轮廓,块面、空间、而且能通过线条平直、弯曲、粗细的无穷变化,表达作者的情感。
在画面中,线条常常充当了观赏者“导游”的角色,引导观赏者的视线,按照作者的意图观赏,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。要细心观察,选择和提炼,组织成为有序的,具有美感的画面结构。
(九)、基调冷暖
不同的影调和色彩,带给人不同的感受,、(就单个色彩而言,人们都赋予它不同的情感定位。(注:色彩的象征意义)
以白色,浅灰色影调构成的基调画面,给人们朴素交雅,纯洁、明快的印象,低调的画面给人的沉稳,厚重,坚定的感觉,并带有某种戏剧性或神秘感。
由红、橙、黄等色彩为主构成的画面,称为暖色调。给人以温暖,喜庆、欢快的感受,而由蓝、青、黑等色调为主构成的冷色调画面、给人以寒冷、宁静、恐怖和忧郁的印象。
要想获得高调的图片效果。就当选择浅淡、白色的被摄对象。光线宜采用柔和匀称的散光或曝光照明,按正常测光指数再增加1档曝光拍摄。
要想拍摄低调风格的照片,宜选择深暗色的对象,并使其占据大部分画面,让浅色调占很小的比例较好。多采用逆光或是侧逆光照明,
曝兴可比正常拍摄减少1—2档。
(十)、去繁求简
“触目横斜千万朵,赏心只有两三枝”,创作过程中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,提炼和概括被摄对象,力求画面简洁,以少胜多,在有限的空间画面中展现无限而又深刻的内容。
(十一)、节奏与韵律:
有选择地将建筑物中的线条,色彩和形状,用重复或有规律的交替的形式,组织成有序的画面,便可形成具有音乐感的节奏与韵律美。
(十二)、对比与协调,
对比与协调,既是对立,又辩证统一。对比有多方面的,如:形状、大小,色彩的冷暖,肌理和质地等等。要善于将被摄对象的大小,方圆,曲直、高低,远近,虚实,疏密、明暗、粗细等有机地统一在画面中。
四、建筑摄影用光
(一)、写实求真
光是视觉之源,是摄影艺术的灵魂。摄影本身就是“光与影的绘画”。恰当地运用光线,不仅能精确地描述被摄体,而且在抒情写意方面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
直射光:使被摄物结构明暗分明,色彩明亮,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,能充分展示建筑物的刚阳之美,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。
散射光:使被摄对象明暗反差减弱,可获得影调层次丰富细腻,色彩饱和的图像效果。彰显出平和阴柔之美。
(二)、传情表意
与晴朗天气的直射光相比,黄昏、黎明、阴雨、雪雾等特殊天气的光线,在光度、光线、光比、用光等方面有很大差异,不大利于精确再现建筑正常的色彩,形状和质地。但对于描绘现场特殊气氛,抒发摄影者的主观感觉具有独特的表现力。
(三)、光韵影趣
被摄体与不同光线照明共同作用下,会产生剪影、投影、倒影等表现力独特的视觉效果。善于利用,能给平淡的画面注入生机与趣味。
1、剪影:在剪影的画面里,立体的建筑物被压缩成了“平面”。许多细节被省略了,只有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保留下来了,成了画面的主体。
拍摄剪影效果,宜选择逆光照明,同时应注意控制曝光,通过按正常测光指数减少2-3档拍摄,让被摄景物因曝光不足而呈现出剪影效果。
2、投影:有意识地利用投影,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明暗对比和空间透视感,还可以起到平衡构图,美化画面的作用。有时还能抒发作者的情感。在清晨于傍晚时分斜射的阳光、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投影,往往更具情趣。
3、倒影:实景与倒影虚实相映,景影相融,动静相接,彼此相得益彰。原本没有生命的建筑,经水体的变化与柔化,便充满了灵性与活力。
拍摄水面建筑倒影,关键是要选好理想的角度和拍摄时机。一般来说,在晴天的正侧光照射下拍摄,可获得色彩鲜艳、亮丽的效果。
4、曝光控制:
曝光是否合理得当,直接影响到图片的技术质量和艺术效果。
曝光不正确常常是与测光方法不当有关,有几种简便的测光方法可以提高曝光的精确性。一是测手背或中性灰度的景物测光。二是采用梯级曝光。三是测要重点表现的部分。四是合理地运用曝光补偿。
5、夜景拍摄
夜色之美,常常激发摄影者的创作欲望、想要拍出好的夜景图片,应注意以下几点:一是时机,过早过晚都不会理想。过早天空部分太亮,缺少夜景应有的气氛,过晚,天气一片死黑,建筑物的轮廓也淹没在黑暗之中。二是曝光控制要适当,这是能否取得丰富层次与饱和的色彩的重要因素。三是尽量用三脚架,采用小光圈低感光度慢门拍摄。
五、建筑摄影技巧
(一)、慢门拍摄
慢门拍摄,是建筑夜景拍摄经常采用的一种易于掌握的技能之一。恰当的运用慢门拍摄技法,可以将实景与虚景,静态与动态定格在同一画面中,既能展示空间的凝固美,又能表现时间的流动美。
采用慢门拍摄,正常使用小光圈,低感光度,使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,并使用快门线或延时功能进行拍摄。
(二)、多次曝光
多次曝光,就是在同一胶片(或影像处理晶片上)重复进行二次或多次曝光的一种技法。
在夜景摄影中,多次曝光有着广泛的用途,它可以讲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的景物,组合成一幅完美画面,可以充分发挥和展示你的想像力。
(三)、遮挡曝光
在拍摄室内外景物时,经常会遇到光照不均匀的情况,这时,采用遮挡曝光的方法,就能较好地解决问题。遮挡的方法可分为渐变滤镜和人工两种方式。
(四)、单点接片
拍摄单点接片,一般使用35-100毫米范围内的镜头,否则会出现变形太大,接片不吻合。相机用三脚架固定,在依次拍摄时,相机中轴不得移动,水平线也不得变动。接缝应可能放在不太显眼的地方,并使用手动曝光,防止画面明暗深浅不统一。
(五)、多点接片
多点接片是通过多个不同视点(拍摄点)拍摄拼接,取得一幅完整的被摄对象的画面,(中国画散点透视表现方法的运用)。
当广角和单点接片都无法精确、细致反映那些超宽被摄对象的情况下,则采用多点拍摄。
要领 :
一、定相机高度: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,相机高度调整到与被摄对象中心线持平的位置。
二、定拍摄距离、从取景框中看到被摄对象上下边缘线,接近于撑满画面,便是较合适的距离。
三、计划拍几张,并在地面标识拍摄点。(说明,等距没点)
四、依次依点,统一手动曝光拍摄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Copyright © 2019 湖南省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9021425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长沙 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